3月23日一大早,家住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周新村的马某福来到红寺堡区公安分局柳泉派出所门口,将写着“尽职尽责、为民解难”的锦旗交到教导员张占平手中。原来,其弟媳马某花的户口问题得到解决,他专程来所里感谢帮助过他的民警。
站好“护学岗”,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
“警察叔叔好!”柳泉乡中心小学门口,随着一声声问候,柳泉派出所每天的“四方联勤”护学岗开始了,从组织学生安全过马路到疏导交通,民警一直忙碌到孩子们全部安全入校或离校。
与此同时,在派出所值班室监控屏前的社区民警马国伟紧盯屏幕,借助智慧平台,护送孩子安全回家。发生紧急情况时,也可远程向街面巡逻民警传达指令。
“我们学校门口就是省道338线,各种车辆络绎不绝,学生过马路我总是揪着一颗心,自从有了‘护学岗’,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柳泉乡中心小学校长马骁说。
柳泉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联合当地村委会、学校和乡政府等多部门开展辖区校园周边交通隐患排查整治,将学生上下学存在的安全隐患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去年4月24日,宽2米、总长34公里,辐射辖区各村的“学生通道”在公路两侧同时开工建设。当年9月,“学生通道”建成投入使用。
“‘学生通道’不仅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了‘防护墙’,也成为公路两侧居民出行的‘防护墙’。”柳泉派出所教导员张占平说,该所每天安排“护学岗”民警在校门口执勤,为学生出行保驾护航。同时,还组建27支“民警+教师+保安+家长”四方联勤“护校队”,实现辖区校园全覆盖,开展上学、放学两个重点时段联勤守护,在重点时段将街面巡逻警力向校园及周边压缩,确保校园绝对安全。截至目前,辖区涉校安全事件“零发生”。
编织“四张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李警官、马警官,没有你们调解,我跟小马多年的交情可能因为这场纠纷就没了!”3月8日下午,柳泉乡水套村村民金某遇到红塔村社区民警李智通,热情地招呼道。“这是警察应尽的责任,我和马警官是大家的‘平安顾问’,需要帮助请及时联系我们。”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是社区民警长达7个小时的矛盾化解工作。
“李警官,我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去年12月12日,李智通双腿刚迈进社区警务室,身后就有人喊他。原来,柳泉乡红塔村的马某从事青储收购生意,当年9月,马某到水套村金某家以每亩2000元收购了30亩青储,但当时未实地丈量青储面积。双方约定先支付8000元,剩余5.2万元以欠条形式约定10月8日前支付完毕。到期后,金某向马某索要尾款,马某称收割过程中发现青储面积并没有30亩,要求重新核定。但金某以双方约定在先、欠条为凭,要求马某立即支付,双方发生争执。
得知此事后,李智通立即联系水套村社区民警马祥宇、红塔村专职司法调解员邵翰章和当事人金某来到红塔社区警务室进行现场调解。调解中,双方没说几句便嚷了起来,两位社区民警果断采取“背靠背”方式,先单独了解事情原委,再开碰头会。7个小时过去了,社区民警仔细聆听,认真分析,耐心劝说,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现场支付现金5.2万元。
“2022年以来,我们共排查社会矛盾纠纷295起,化解率为98.3%,通过联调机制共调处社会矛盾纠纷13起,调处率为92.8%。”柳泉派出所所长李震宇说。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柳泉派出所联合乡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及网格员、老党员和志愿者,多方合力编织“联动网”,防止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有效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以入户走访、警民商谈会等形式对辖区矛盾纠纷进行随机排查,编织矛盾化解“排查网”。还采取源头调解、包案调解和联动调解机制,编织矛盾化解“调处网”和“保障网”。通过为群众讲解法律法规,算清每一起案件从发案到结案整个过程所需的各种费用,让群众明白矛盾纠纷演化为案件后产生的成本和法律后果,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克制力,避免矛盾纠纷演化升级。